大科技杂志社官方网站

新浪微薄腾讯微薄

最新碎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您的位置:大科技杂志社官方网站 >科学之谜> 你想要来一颗变聪明的药丸吗?

你想要来一颗变聪明的药丸吗?

有一种药,吃了能让你事业有成、爱情美满、走上人生巅峰,代价是情绪失控和药物依赖,你愿意服用吗?电影《永无止境》的主人公艾迪·莫莱就服用了这样一种药——NZT,服用后他从一个缺乏灵感的失业者变成才思敏捷、灵感不断的知名作家,并因此跻身上流社会,还获得了竞选总统的资格。

bd315c6034a85edf6f9c605e59540923dd5475bf.jpg

 

在电影中,NZT是一种号称能开发大脑潜能,让人变聪明的药物,在现实中,也有一些具有相似功能的药,你要来一颗吗?

谁决定你的智商?

我们知道,高智商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而智商的高低与大脑结构关系密切,但是,人类大脑和动物大脑究竟有什么区别,使我们比它们更聪明呢?

是大脑的体积更大吗?但是大象和鲸鱼的大脑比人类的大得多。是神经元数量更多吗?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发现人类的脑神经元为860亿个左右,远少于大象的2570亿个。是大脑和身体的重量比例更大吗?但哺乳动物中头身重量比最大的并不是人类,而是一种原始灵长类动物——树鼩,它的头身重量比为1:10,大于人类的头身重量比1:50。可见人类之所以最聪明的原因并不是上述那些原因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科学家们还要到人脑内部找原因。

巴西神经学家苏珊娜·乌泽尔曾花了6个月的时间计算了象脑和人脑各区域的脑细胞数量,希望找到智力与脑细胞的关系。最终结果也与她的猜想一致:虽然大象的脑细胞总数是人脑细胞总数的三倍左右,但是大象98%的脑细胞都位于控制平衡的小脑之中,与思考和决策等智力活动相关的大脑皮层中的脑细胞数仅有56亿个,而人类大脑皮层中的脑细胞数有160亿个。因此,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类认知能力远高于大象,是因为进行思考的区域——大脑皮层中具有更多的脑细胞。

但是,人类彼此之间的脑细胞数目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人们的智商有高有低呢?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海尔首次运用了神经成像技术,包括脑电图、核磁共振成像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等,跟踪观测了脑细胞在进行思考活动时的活动状态。他发现,人们在思考时,大脑的额叶和顶叶区域的脑细胞活动最活跃,且智商更高的人思考时会动用到更多不同区域的脑细胞,脑细胞间的神经通路更加密集。因此他认为,虽然不同的人的大脑皮层中的脑细胞总数相差不大,但是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人们并没有运用到所有的脑细胞,而智商更高的人能运用更多的脑细胞,建立更加密集的交通网络,这是人们智商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们能制造聪明药吗?

按照乌泽尔和海尔的实验结论,我们能制造出提高智力,让人更聪明的药吗?事实上,还真的可以。

乌泽尔说大脑皮层脑细胞的多少决定着智商高低,那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增加脑细胞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教授宋红军发现,大脑中存在一种干细胞,它可以不断地分裂并分化成大脑皮层的脑细胞,其分裂过程从出生开始进行并将持续一生,这样人们的学习和记忆过程才能完成。但是干细胞分裂产生的脑细胞是有限度的,分裂出来的新细胞和死去的细胞维持着平衡的关系,脑细胞并不会持续变多。人们的智商也不会有显著提高。

但如果我们补充外源的大脑干细胞,能增加脑细胞数量吗?

确实可以,比如我们会往脑坏死病人的大脑中注射胶质细胞限制性祖细胞,这种干细胞就会产生新的脑细胞补充到病人的大脑中。可惜这个方法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也很有限,因为异体干细胞移植会受到免疫排斥,也就是遭受被移植者的免疫系统的攻击,以致于干细胞“出师未捷身先死”。

那怎么办呢?那只能想办法让免疫系统不要攻击被移植的脑细胞。

现在,这个问题有了解决方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华威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能抑制免疫T细胞活化的抗体,能有效防止被移植者出现免疫反应。他们给刚接受了干细胞移植的小鼠注射了抗体,发现移植的干细胞确实没有受到免疫攻击,干细胞能存活200天以上,并能持续分裂出新的脑细胞,这样实验小鼠的脑细胞数量就比正常小鼠的更多了。从小鼠实验来看,通过干细胞移植来增加脑细胞的数量确实是可行的。

除了增加脑细胞之外,增加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也是提高智商的一种方法。

脑细胞长得和其他细胞不太一样,它具有许多不规则的“触手”,我们称之为“突触”。当人们思考时,会激活特定区域的脑细胞,它们就通过这些突触搭建的“交通网”传递信号,共同完成思考过程。科学家发现,突触“交通网”的搭建过程,需要一种“建筑材料”——NMDA受体,每一次的突触连接,都需要这种蛋白质的参与。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增加NMDA受体数量的话,就能让脑神经的“交通网”更密、更长,也就能更加聪明了。现在很多考生在考试前服用的“聪明药”——利他林、阿得拉尔和莫达非尼等就是按照这个原理制成的。

变聪明就一定是好事吗?

虽然已经面世的“聪明药”确实起到了提高使用者记忆力的作用,但是“聪明药”的出现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你可能会想,变聪明当然是好事了,高智商也许能让我在几周内学会新的语言或掌握新的技能,这意味着在有限的一生中我将能尝试更多的东西,选择最感兴趣的职业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大家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也将能发挥最大的热情和智慧。在许多更聪明人的通力合作下,想必人类社会将能得到飞速的发展。

但是,变聪明就一定很美好吗?早在1921年,美国心理学家路易斯·特曼就开展了一个“神童实验”,目的就是探究这个问题。

特曼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小学生们进行了IQ测试,选出了15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小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他发现,跟预想一致的是,虽然很多神童确实比同龄的“普通人”更加成功,但也有许多神童从事着“平凡”的工作,比如警察、船员、打字员等,神童的“成功”或“平凡”的比例与普通人相近。也就是说,高智商的人成功概率与普通人相差不大,智商高不代表未来一定能收获成功。

更让人遗憾的是,由于人们对高智商的人期望更高,与普通人相比,他们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因此高智商的人对轻易获得的成功不会珍惜和满足,但遭遇挫折时,却比普通人更容易一蹶不振。比如数学神童苏菲亚?尤瑟夫,她在12岁时就被牛津大学录取,这本是让多少人都羡慕不已的好事,但她却因不能忍受父亲的“神童教育”重压而中途退学了,最终成了一名性服务者,荒废了她的数学天分。看来,“聪明”甚至可能导致失败。

另外,聪明人相比普通人可能更加自我和冷漠,也很难与别人更高效地合作。新加坡管理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聪明的人更不合群,比起社交,他们更喜欢独处,而且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这是研究员调查了超过15000名18到28岁的成人得到的结果。

看来,凡事总是有利有弊。聪明固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并非事事如意,相反,不去追求极致的聪明,可能会使我们的生活也很美好。

---

转载请注明本文标题和链接:《你想要来一颗变聪明的药丸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