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技杂志社官方网站

新浪微薄腾讯微薄

最新碎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您的位置:大科技杂志社官方网站 >科学之谜> 动物的道德是怎么形成的?

动物的道德是怎么形成的?

动物的本性是自私的吗?

自私的行为在动物界无时无刻不存在:狡猾的杜鹃不搭窝而是把蛋下到别的鸟的窝里,杜鹃幼鸟孵化后为了独享食物,狠心的把其他幼鸟推出鸟窝摔死;刚刚产下幼崽的羚羊妈妈在天敌靠近时,会毫不犹豫地抛下新生的幼崽独自逃走;雌螳螂和雄螳螂交配后,雌螳螂为了获取更多营养,会把雄螳螂吃掉;成为新首领的雄狮为了尽快和雌狮交配,会把上一只首领遗留的幼崽全部咬死……

种种迹象表明:动物的本性是自私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动物都曾面临着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即使在今天地球上,生存也不容易。为了存活,动物们往往会不顾一切——有些动物甚至会同类相食。许多生物学家认为,自私在动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私的动物会尽可能的去抢占生存资源,从而提高它们的存活几率。而自私会代代传承,自然而然演变成动物的一种天性,并存在于所有动物的基因中。

自私是动物的天性。但在一些动物身上,似乎并不总是表现出这个天性:草原田鼠会互相分享食物;狼群在遇到灰熊的袭击时,会互相保护,避免成员受伤;黑猩猩在吵架后会和解,在失败后会互相安慰;最早孵化的蓝鸟会帮助喂养和保护在其之后孵化的“弟弟”和“妹妹”;雌性狨猴会收养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狨猴“孤儿”……在这些行为中,居然体现着帮助其它动物的精神,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行为体现出了“道德”。因为这些动物不再只是遵从个体欲望,而是开始关爱其它群体成员。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在人的身上,道德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那么,在自私的天性下,动物的道德是如何形成的呢?

“温血”使得我们的大脑变聪明

恒温动物是由变温动物进化而来的。恒温动物俗称温血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类;而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两者的区别在于恒温动物的体内拥有调节自身体温的机制,使得恒温动物的体温能维持在一个恒定范围。而变温动物则没有这个机制,它们的体温只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生命安全,变温动物一般只出现在温度适宜的区域中,这导致了它们的活动范围大大减少。而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的气温变化,也使得它们的活动时间受到限制。更为致命的是,当温度不适宜时,处于休眠或者迟钝状态下的变温动物非常容易被天敌捕获。于是,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活动能力更强的恒温动物成了进化的方向。恒温动物有调节自身体温的机制,例如在身体构造上,它们体内脂肪增多、身体表面长出厚实的兽皮或者浓密的羽毛等。

0b55b319ebc4b7452e75026adffc1e178b8215ec.jpg

 

异乎寻常的同理心:非洲保护区内一只绵羊和一头大象在一起。

变温动物向恒温动物的进化是一种能力上的升级,但这种升级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相同时间内同等体重的恒温动物的身体消耗的能量是变温动物的好几倍,这意味着恒温动物捕食的压力将大大增加。

为了获得充足的食物,动物们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更有效的决定。为此它们开始学习更多的生存技能,包括如何搜寻食物、捕获和储藏食物等。幼崽们如何获取这些生存技能呢?母亲一般是钦定的“老师”。母子之间的交流使得幼崽和其母亲的关系变得亲密,哺乳动物的幼崽对母亲的依赖也大大增强。由于大脑的进化,幼崽母亲能够意识到幼崽曾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对其“疼爱有加”。

由于亲密联系的建立,变温动物世界里的“自我”意识,已经演变成了恒温动物群体里的“我和我的”意识。恒温动物不仅关心自己,也关心着其他家庭成员,乃至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而由于意识的发展,道德也逐渐在恒温动物的群体中产生——群里成员间知道哪些行为会使对方愤怒,哪些行为则会使对方愉悦。克制自己的欲望,为群体里的成员着想,做有利于群体利益的事情。

此时,进化也为道德行为带来了“馈赠”。许多哺乳动物的大脑开始产生催产素。这种激素将哺乳动物的道德与它们的心情联系在了一起。

催产素——让弘扬道德变成一种愉悦的行为

有人说,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自私的人们一定会干出各种违法的事情,世界就会大乱。真是如此吗?我们知道,即使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人们的行为也会受到内心中道德的制约。实际上,做违反道德的事情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涉及到一种叫做催产素的激素。

哺乳动物的大脑进化出了能够分泌催产素的机制。催产素,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辅助雌性动物产仔——它能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在分娩过程中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然而,它还有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节动物的心情。

201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这么一个实验:一个笼子里有一对草原田鼠,它们是一对“夫妻”。研究人员移走了其中的一只草原田鼠,把它放到另外一个笼子里,并敲击那个笼子使它承受因为不舒适和害怕带来的心理压力。当那只饱受压力的草原田鼠被放回到原来的笼子里的时候,它的伴侣立即冲到它的身边,热情地帮它梳理毛发并温柔地舔它。正常情况下,草原田鼠感受到压力时会分泌出大量的应激激素皮质酮。但检测表明,那只被移走的草原田鼠回到伴侣身边后,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酮的含量几乎和它的伴侣相等,其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来自伴侣的“安慰”使得草原田鼠的压力减轻甚至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承受压力的草原田鼠被伴侣“安慰”时,伴侣充满“爱意”的动作能够促进其体内催产素的释放,催产素能够降低应激激素皮质酮的含量,从而减轻其压力并恢复好心情。换句话说,受到别人的关爱能够减轻自己的压力,并获得好心情。

那么关爱别人会不会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呢?

答案也是肯定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对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表示关爱的时候,它们的身体会分泌催产素,催产素会触发神经大麻素的释放——这种像大麻一样的分子会使动物感觉良好。实际上,在人类中间,哪怕是共享一杯茶,都能使双方产生催产素,获得一种愉悦的感觉。

道德的产生是动物进化的标志。不单是人类在追求和谐,动物也在追求和谐。事实证明,生物的进化,正向着使生物群体变得更和谐、更文明的方向去发展。

---

转载请注明本文标题和链接:《动物的道德是怎么形成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