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方向感何以如此糟糕?

大科技大科技 科学之谜 2019-04-18 11212 0

现在是纽约的秋天,一只帝王蝶正准确无误地飞向4000千米外墨西哥中部山区的一棵枞树,准备在那里过冬。

你的方向感何以如此糟糕?

现在是纽约的秋天,你走出咖啡厅,出发去某个离你住处只有几个街区的地方,但仅仅中途拐错了一个弯,你就完全迷路了。

也许把人类的导航本领和传奇中的帝王蝶的导航本领作比较是不公平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方向感实在是不敢恭维。尽管我们的认知能力令人惊叹,但在导航方面,我们可能是个笨蛋,我们中的一些人确实非常容易迷路。

我们为什么不擅长认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个谜。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些答案。

你的方向感何以如此糟糕?

我们认路的两种主要办法

经验告诉我们,在导航方面人类个体的差异非常大。譬如,到一个陌生地方,有的人怎么走都不会迷失,而有的人没走几步就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大多数人的方向感介于这两者之间。此外,有调查表明,男人的方向感总体上来说要比女人好。

而且,每个人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似乎都有自知之明。当一个人说“我的方向感很糟糕”,那么他的实际表现也大抵如此。

一个辨不清方向的人,往往被人骂作“笨蛋”,但研究表明,方向感与一般的智力无关。一个人完全可以是一个智商很高、绝顶聪明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辨不清东西南北的“笨蛋”。

但是,如果我们的方向感与一般智力无关,那怎么解释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呢?

你的方向感何以如此糟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方向感不是单一的一种感觉。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让你尽快到达目的地而不会走失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涉及到我们通常用来导航的两个主要方法。

一个是基于特定路线的导航法,即记住路上的标志,比如过了教堂往左转,然后过了公园往右转等。当我们走在熟悉的城镇或日常路线时,这个办法很有效,但是它缺乏灵活性。试想,如果道路在施工,强迫你走另一条路线,你该怎么办呢?

另一种是心理绘图。这涉及创建你所在环境的心理地图,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就是说,当你走过一片区域之后,对区域内各个标志性建筑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假如给你一支笔,你甚至都可以绘下来。这是一种更高级、更灵活的认路本领,允许你在适当的时候抄近路。

方向感跟性别有关?

我们大多数人都使用这两种辨识方向的策略,但诀窍在于平衡得当。一个方向感好的人自动选择最好的策略。存在于男女之间方向感好坏的差异,可能就来源于选择策略的不同。有迹象表明,男性偏好使用心理绘图的办法,女性偏好使用基于特定路线的导航法。

你的方向感何以如此糟糕?

例如在一项试验中,140名男女志愿者被置于用混凝土高墙隔开的迷宫中。迷宫里有2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拐角处。志愿者们先被人带领着穿越迷宫,从物体甲走到物体乙;然后让他们回到起点,自己去走,要求也是从物体甲走到物体乙。研究人员发现,女人更可能循规蹈矩地按所学路线走,而男人更倾向于找出捷径——这涉及心理绘图。平均而言,男人到达目的地更快,走过的弯路也少。

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不愿意去探索捷径呢?之前曾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进化的原因,女人比男人更谨慎。比如在远古时代,迷路的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倘若她走上一条陌生的道路,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威胁(例如一只野兽的巢穴),她的生命风险就相对较高。

导航本领更多地跟个人经验有关

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遗憾的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类学家考察了两个比较原始的部落:生活于玻利维亚丛林地区的该提斯曼人和生活于纳米比亚开阔草原上的特威人。他们发现,在该提斯曼人中,女人的认路本领丝毫不输于男人。而在特威人中,虽然女人的方向感比男人差些,但造成这一现象的真正原因是男性比女性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尤其考虑到,特威人的社会不是一夫一妻制的,男人经常要走远路去拜访分散各处的女伴,因此他们在导航上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所以,一个人的认路本领其实跟性别无关,更多地跟个人经验有关。在西方,男人比女人更喜欢驾车,这给了男性更多的认路经验。因此,他们总体上表现得要比女人好。

我们居住的环境因素也起了作用——当然,这其实最终也可归结到个人经验上去。一项研究发现,居住在意大利帕多瓦市(那里小巷密集交错且不规则)的人,比起住在美国盐湖城(该城建立在严格规划基础上)的人,有着更好的方向感。

理论上,产生个体差异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大脑处理导航中使用的感官信息的方式上(参见拓展阅读:大脑中的GPS)。例如,一项研究揭示,嗅觉灵敏的人往往方向感也更好。另一项研究则揭示,内耳前庭的轻微变化对于定向至关重要。

现在你终于明白了,你的方向感之所以糟糕,除了先天因素外,恐怕更多的是由于长期缺乏锻炼。那么,如何改善呢?

专家们建议,首先要多关注环境:有意识地去记住路上的地标和你所做的转弯。比如,时不时地回头观察一下你身后走过的路——这也是某些动物经常使用的技巧。

其次,我们最好不要依赖技术。经常使用卫星导航和手机地图app,肯定会影响心理地图的形成,削弱我们的自然导航能力。

如果你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到了一个陌生之地,尽可能自己去探路,建立心理地图,从而提高你的方向感;有了更好的方向感,以后就更有信心去探索陌生环境……那么,你离认路高手也就不远了。

拓展阅读

你大脑中的GPS

不论你是认路高手,还是辨不清东西南北的“笨蛋”,你的大脑都配备了一套复杂的“工具箱”,帮助你导航。

定位细胞和网格细胞

对此的第一个线索是1971年由伦敦大学的约翰·奥基夫在老鼠海马体中发现的定位细胞。当老鼠沿着围栏移动时,这些细胞中的每一个都会在围栏的特定位置放电。因此,奥基夫推断,通过记住定位细胞活动的模式,老鼠可以有效地描绘其环境。2014年,他因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2014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另一半奖项则授予了挪威科技大学的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他们在2005年发现了网格细胞。网格细胞位于海马体附近,它们成组地放电。当老鼠穿越一个区域时,每组网格细胞对应区域内的一个格子,老鼠走到这个格子,这组网格细胞就放电。这就好像老鼠给前方的二维地面铺了网格地图,由此它可获得这一区域内物体(包括自身)之间距离的精确信息。

导航神经元

在人脑中也已发现了定位细胞和网格细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专门用于导航的神经元。一种叫“头朝向细胞”编码头部的方向,为网格细胞和定位细胞提供参考点。当你接近边界(比如墙)时,一种“边缘细胞”会放电。当你观察一个地方时,另一种“空间视图细胞”会变得活跃,即使你并没有真去那里。

像所有灵长类动物一样,人类的导航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然而,导航也有赖多种感官的输入——声音、气味和触觉都包含在内;当我们移动时,还包括腿部肌肉发出的信号。我们还使用来自内耳的前庭系统的信息。前庭不仅记录我们的头部运动,还告诉我们运动有多快,朝哪个方向等。

考虑到我们心理GPS的复杂性,事情会出错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当灯熄了,由于缺乏视觉输入,定位细胞不再能准确放电,使我们容易迷失方向。当然,我们中的一些人之所以方向感比其他人差很多,部分原因也许是他们的心理地图没有建立起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大科技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